close

  重慶晨報訊 (記者 郎清湘 範永松)6月20日,重慶晨報“君從何處來——重走湖廣填四川遷徙路”攝影展在榮昌移民文化研討會舉行,四川社科院教授陳世松、西南大學教授藍勇等數十位來自川渝兩地的移民研究專家對攝影展給出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從元末明初湖廣填四川運動以來,媒體首次對移民歷史、影響、文化等進行的系統性的報道。同時系列報道直接推動和促成了國內的移民文化研究熱,讓這個冷門變成了現今的顯學。
  本次攝影展分為開篇、麻城篇、重慶篇、影響篇等四個篇章,由17塊展板近200幅照片組成,展出內容以讓人魂牽夢縈的麻城孝感鄉在何處、移民入川時艱難之路、在重慶落業後移民的自強不息等為主。
  “這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四川省社科院移民與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世松教授在本報現場布展時,就一張圖一張圖地仔細觀察和評論。
  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藍勇教授在展板前評價說,重慶日報、重慶晨報聯合開展的“重走湖廣填四川”遷徙路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次媒體活動,不僅讓更多的人知曉了這段歷史,同時也讓這段歷史更加深入人心,引起公眾的重視,“系列報道還直接推動了國內移民文化研究的進步,讓這門冷學變成了顯學,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主動投身移民研究中。”
  湖廣會館特聘研究員、重慶市移民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岳精柱教授認為,重慶晨報的攝影展,生動地再現了幾百年前移民入川的歷史,對巴渝後裔的尋根問祖和移民文化的傳承起到了莫大的幫助。
  榮昌縣委書記謝金峰出席了本次研討會,謝金峰介紹,榮昌因為地勢好,適合農業耕種,是湖廣填四川移民聚集地和中轉站。至今榮昌縣的盤龍鎮還居住有數百年前遷移而來的6000多客家人,他們還說著客家話,是填四川歷史最好的活化石。
  據透露,在榮昌萬靈古鎮拍攝的32集電視連續劇《填四川》,完整再現了這段移民歷史,目前已經拍攝完成,近期將在中央電視臺八套播出。榮昌縣已制訂規劃,準備把萬靈古鎮(原路孔古鎮)打造成全國唯一的湖廣填四川移民文化情景街區。
  “君從何處來”重慶直轄17周年重走移民路攝影作品展。
  專家觀點>
  移民研究還有太多疑問
  移民精神讓重慶開拓創新
  6月20日,在榮昌舉行的移民文化研討會上,川渝兩地專家對湖廣填四川大移民從民間的文化歷史和學術界的科學歷史進行了研討,專家指出,由於明清時期移民中出現的冒籍現象,和大部分族譜都是民國之後開始修的原因,因此還出現了冒祖現象——各家的族譜上都會出現著名的歷史人物。
  因此,“很多人都說自己是湖北麻城孝感鄉的後裔,我們研究發現,前去尋根的人十有八九是尋不到根的,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
  移民研究還有太多疑問
  不僅有冒籍還有冒祖
  藍勇: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自從高層領導提出了“鄉愁”的說法後,在重慶日報和重慶晨報本地媒體的支持下,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史開始熱了起來,也受到公眾的普遍重視。但對歷史題材的研究和話語,怎麼來認識,是見仁見智的。
  中國曆史上有兩種歷史,一種是文化歷史,一種是科學歷史。湖廣填四川是融入了這兩種歷史。
  作為百姓,他們說祖上是麻城孝感鄉人,現在去尋根得到認同。這是文化歷史。但從科學歷史上看,我們對湖廣填四川的基礎資料和基礎研究很薄弱,這表現在沒有能夠收集到更多的墓誌銘、家譜和家族檔案。
  因此,導致我們對湖廣填四川的認知有缺陷,導致至今依然有許多疑問。我覺得重慶日報、重慶晨報的這次重走湖廣填四川遷徙路工作做得很好,調查很深入,採訪很扎實。
  我在萬靈古鎮的湖廣會館裡面看到有個解說牌上介紹解手來歷時,說是填四川移民被捆綁來的。這是偽歷史,解手一說在元朝就出現了,在明朝基本是軍事移民,清朝是政府用經濟政策鼓勵性移民,不可能是押解移民入川的。
  民間歷史都帶有一定的情感,就像冒籍一樣,都說自己是麻城孝感鄉的人。但麻城作為平原地區,不可能所有人都要到麻城去集中出發。作為科學歷史,移民都到麻城去,這是不存在的。
  作為文化歷史,很多家譜中不僅有冒籍現象,同時也有冒祖現象,都要把自己的祖上搞個名人,比如一些姓李的要把祖上追溯到李世民,姓趙的要追溯到趙匡胤。
  這些民間傳說折射了一定的文化背景,但作為科學的歷史,我們要認識真實的歷史,和文化歷史區別開來,這是至關重要的,不能以訛傳訛下去。
  康熙皇帝“移民填蜀詔”
  可能是假的
  陳世松:四川省社科院移民與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我們一直都在講湖廣填四川,為什麼要使用填這個字,在中國各地的移民史中,除了只提到過一次的江西填湖廣外,四川就用了很多次的填字。
  這和四川歷史上的三次大動亂分不開,包括兩晉、宋末到明初、明末清初。我們研究發現,南宋時期,四川人口是260萬戶,但因為戰亂,到元朝時銳減到9萬戶,明初和清初也才10多萬戶,也就是說儘管這段時間不停地移民,但因戰爭,移民後的人口仍然達不到宋朝時的數量。
  湖廣填四川的話題,是四川和重慶特有的。我們研究梳理背景,除了參考中國曆史的大背景外,更多的要以四川本地的歷史為背景,這樣才能使湖廣填四川的歷史更具完整性、系統性。
  至於現在流傳甚廣的康熙皇帝“移民填蜀詔”,據我多方考證,估計是後人偽作,因為我查遍清朝的歷史文獻,找不到有關發出此次詔書的記載,也找不到詔書中所提的溫盧二卿上奏的奏摺。
  所以,這些移民後裔去麻城尋根,十有八九是尋找不到的。這方面更多的是對麻城孝感鄉一種心理和情感上的認同。
  今天的修族譜和尋根熱,是物質文化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對精神的一種追求。
  移民精神讓重慶開拓創新
  岳精柱:湖廣會館特聘研究員、重慶市移民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自古以來,重慶歷經多次大規模移民,為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長期移民群體的涌入,巴渝固有的地方文化與移民文化的交融,培育出了巴渝人自強不息、海納百川的移民精神,表現為豪爽、熱情、開放、包容的個性特征。
  在新居地,環境陌生艱苦,只有靠自己辛勤努力,才能過上幸福生活。包容的品格是適應新社會、新族群,建立和諧族群和諧社會的必備條件,移民只有包容他人,才能融入新的族群中。在清代湖廣填四川移民中,有來自十多個省份的移民,他們習俗各異,語言有別,交流有困難,相互之間難免會產生較多的誤會,這就需要更大的包容。
  總之,移民具備進取、豪爽、熱情、開放、包容的性格,其生存空間也越走越寬廣,這樣的品格,影響到族群,影響到社會,便形成了我們所稱頌的移民精神——自強不息、海納百川。而這種精神正是當今的重慶人開拓創新,努力拼搏奮勇向前的動力和源頭。
  重慶晨報記者 郎清湘 範永松
  榮昌萬靈古鎮內的湖廣會館。 本版圖/重慶晨報記者 胡傑儒 攝  (原標題:“君從何處來”系列報道讓移民研究更熱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pwcaupsyz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